全国服务热线:13918666489

智能制造的全球化之路,企業該如何推進?

日期:2018-05-23 09:29 人气:
在制造業中,智能制造是制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制造業的很多環節都應用到了智能制造技術。産品性能的完善及其機構的複雜化、精細化以及功能的多樣化促使智能制造的推行,産品所包含的設計信息和工藝信息量猛增,隨之生産線和生産設備內部的信息流量增加,制造過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劇增,因而促使制造技術發展的熱點與前沿轉向了提高制造系統對于制造信息的處理能力、效率及規模上,因此,很多企業就系統跟隨智能制造的風潮,改善企業的經營。

  那麽,具體到企業實施層面,智能制造究竟該如何推進呢?答案也許是應走出一條以工業物聯網為基礎,以數據采集利用為手段,以管理創新為核心,以精益化和柔性化制造為目標,以集成和協同為方向的智能制造之路。

  導入先進管理理念,是為了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的制造能力。采取實施設備網絡化改造、提高數據自動采集率、部署工業軟件、開展物理系統與信息系統的集成等措施的最終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生産自動化水平,實現機器替代人,而是以優化生産節拍、提高生産效率、降低庫存、控制成本浪費、提升産品質量為核心,全面推行精益生産等先進管理理念,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制造能力。

  導入先進管理理念,包括借助APS先進排程模型優化生産計劃和調度管理,解決以往生産組織粗放管理、生産計劃柔性不足等問題;利用從設備上直接采集的數據實時監控生産進度和設備狀態;通過對設備實時的工藝參數進行CPK(工序能力指數)計算和分析,開展統計過程控制,從源頭控制産品質量、預防不合格品産生;利用條碼、二維碼、RFID等技術提高原材料在各個環節的信息采集效率,為生産組織、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等提供精準的數據;基于實時采集的數據,開展OEE(設備綜合效率)分析,更精確地開展IE(工業工程)管理,實施“人機料法環”全面的生産過程優化等。

  對于企業而言,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就是要借助先進的技術實現價值網絡上的集成和協同,讓生産根據市場需求的調整而調整。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借助CPS信息物理系統,充分運用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把企業的設備、生産線、物料、員工、供應商及客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産要素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化應用,全面推進業務流、資金流、物流中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的發展,並不斷提升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全過程的自動化采集、處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從而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端到端的生産和服務。

  目前,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設備技術改造路線已經得到普遍認同。對于國內制造企業而言,設備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雖然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絕大多數為單機使用,同時對于設備數據也沒有加以采集和利用。

  面對這一現狀,企業首先需要進行網絡化改造,包括充分利用數字化設備的通信接口、在自動化設備上加裝傳感器和控制器,並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線或無線網絡接入技術,建設覆蓋全工序全流程以及各類生産、檢測、物流設備的工業互聯網,充分采集制造過程中産生的大量數據和圖像信息,從而為設備的集中監視、遠程控制、協同制造創造條件。

  另外,對于生産過程中的物流管理,可考慮采用條碼識別或集中供料、自動計量的方式采集原輔材料及在制品的實時用量和庫存數據,以便在精益生産管理過程中實現生産全過程中物料的“JIT”精準供應和實時的成本核算。

  目前國內制造企業已普遍應用了財務管理軟件,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OA(自動化辦公系統)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廣和普及。但産品和工藝設計、生産制造、設備管理、倉儲物流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尚未普及,也沒有充分打通設備監控與操作層、生産運營管控層、企業經營決策層之間的信息流轉通道,大量數據沒有得到有效地收集和開發利用、信息傳遞不及時,現場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員的經驗,管理水平還遠未達到數字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的程度。

  對此,企業需要在設備聯網改造的基礎之上,在監控操作層開發部署DCS(分布式控制系統)、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APC(先進控制系統)等工業控制系統;在生産運營層開發部署MES(制造執行系統)、APS(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EM(設備管理系統)、CAD/CAE/CAPP(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工藝規劃)、PLM/PDM(産品生命周期/産品數據管理)、LIMS(質量管理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在經營決策層部署ERP、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並通過數據接口、中間件、數據總線、ESB(企業服務總線)等實現從設備層一直到決策層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島,確保對企業大數據進行充分加工和利用,從而構建數字化工廠。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它不僅是先進的IT、OT等技術的引進和創新,更是企業管理的創新和模式的創新。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內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應該說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從全球市場競爭來看,仍然存在高端産能不足、中端産能過剩、低端産能競爭優勢減弱等問題,單純強調技術而忽視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智能制造應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管理創新為核心。

  總體來看,智能制造技術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客觀趨勢,智能制造不僅僅是單一的先進設備和技術,而是新模式的轉變。智能制造是高效靈活的生産模式、産業鏈有效整合,企業應立足自身的戰略規劃和布局,結合行業特點和自身現狀,統籌考慮軟件與硬件、技術與管理、信息化與工業化等手段,穩步推進自身的智能制造建設,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